非药物改善失眠的典范--空气负离子疗法引发关注

内容提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自然环境的变化,在近十几年来,临床上发现,失眠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其发病因素与古代文献记载亦有诸多不同。不同于药物治疗,非药物改善失眠的典范--空气负离子疗法引发关注。

我们曾对1993年-1996年在广东民安医院失眠症专科门诊就诊的1812例失眠症患者进行了相关因素的调查研究和统计分析,发现当今失眠症的发病主要有五大因素,即体质因素、精神心理因素、疾病因素、环境因素和药物因素等。

1、体质因素

体质因素即指个人体质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比较敏感,具体表现为比较聪明能干,责任心较强,遇事易于多思多虑等,这部分人约占3.5%。

2、精神心理因素

精神心理因素包括情志不悦、精神过劳、遇事担心惊吓等,这部分人约占55.9%。

3、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包括躯体疾病和其他精神疾病,如心脑血管病、胃肠病、肝病、内分泌疾病、慢性咽炎、呼吸道疾病、颈椎病、抑郁症、焦虑症等,这部分人约占16.4%。

4、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由于环境发生了变化,如房屋拆迁、迁入新居、不熟悉周围环境、上三班、经常出差、居住在马路边的住房,受到汽车噪声的影响等而导致失眠的约占3.6%。

5、药物因素

药物因素因服用药物后的副作用,如某些抗生素、扩血管药、激素、抗精神病药、抗痨药等而导致失眠者约占1.3%;另有约19.3%失眠症患者不愿透露得病诱因。

从以上1812例失眠者发病因素统计数据分析来看,其中因精神心理因素诱发失眠的约占居50%以上;因精神心理和疾病因素二者相加,引起失眠的要约占居70%以上;药物因素诱发失眠症是当今一个新问题,在临床中有不少失眠症是由某些药物引起的,这很值得临床医生重视。


非药物改善失眠的典范--空气负离子疗法

医学研究表明,负离子特别是生态负离子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自然因子,被誉为“空气维他命”。空气负离子通过促进单胺氧化酶(MAO)的氧化脱氨基作用,降低脑及组织内的5-HT(5-羟色胺)水平,引起内分泌及神经系统明显的生理变化,对自主神经高级中枢,及植物神经系统有良好的调节作用。从而有效改善大脑皮层的功能,振奋精神,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增加食欲,对改善睡眠、神经衰弱有良好效果。

台湾科技大学叶正涛教授表示,当每立方厘米空气中含有2万个以上的负氧离子时,就会有治疗疾病的效果。步入21世纪以来,负离子在人工生成领域不断得到突破。特别是代表着全球技术名列前茅的生态负离子生成芯片技术及纳子富勒烯离子释放器技术问世以来,具有高效疗养保健作用的小粒径、高活性、自然迁移距离远,最高浓度达到6000万/cm3的生态负离子得以被人们享用,从此空气负离子疗法应用更加广泛,效果更加明显。



ea1d7aa5c68c396e630ae657078a8ad.jpg

018d13aa49698b844ef49414e5ece574_16106976567387.png

059d7522a05ce085234ad5341fbb4872_16169130928341.jpgcef64de000102d42e39bf7ee2e5b2201_16169130921110.jpg



4b38a41c46a90f5f35e1c875904568f1_16106976842009.png

7c7243aed76314617ba8850824db9496_16169131574352.jpg87d039e662753ee4ede91c0b1729b0fd_16169131573076.jpg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