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导致肾衰竭的常见原因。早期糖尿病肾病的特征是尿中白蛋白排泄轻度增加(微量白蛋白尿),逐步发展至大量白蛋白尿和血清肌醉水平上升最终发生肾衰竭,需要透析或肾移植。肾功能的逐渐减退和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高显著相关。因此,微量白蛋白尿与严重的肾病一样,都应视为心血管疾病和肾衰竭的危险因素。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阶段,通过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可

防止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1型和2 型糖尿病导致的肾损害病程可分为 5期。1期:肾小球高滤过,肾体积增大。2期:间断微量白蛋白尿,患者休息时尿白蛋白排泄率(UAE) 正常(<20 g/min 或 <30 mg/d),病理检查可发现肾小球基底膜轻度增厚及系膜基质轻度增宽。3 期:早期糖尿病肾病期,以持续性微量白蛋白尿为标志,UAE 为20~200 ug/min 或30~300mg/d,病理检查基底膜增厚及系膜基质增宽明显小动脉壁出现玻璃样变。4 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显性白蛋白尿,部分可表现为肾病综合征,病理检查肾小球病变更重,部分肾小球硬化,灶状肾小管萎缩及间质纤维化。5期:肾衰竭期。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包括以下几方面

(1)改变生活方式,如合理控制体重、糖尿病饮食、戒烟及适当运动等

(2)低蛋白饮食。临床糖尿病肾病期时应实施低蛋白饮食治疗,肾功能正常患者饮食蛋白摄人量为 0.8/ (kgd);在肌清除率下降后,饮食蛋白摄入量为0.6~ 0.8g/ (kgd),蛋白质来源应以优质动物蛋白为主。如果蛋白摄入量< 0.6gkg·d),应话当补充复方 a 酮酸制剂。

水机 (4).jpg